Queen《We are the champions》
{###_rouze/38/1145889672.mp3_###}


一般人的觀念之中,總覺得「藝能科」老師一定很輕鬆;
讓學生唱歌、聽音樂、畫個畫、做個勞作....
快快樂樂過日子,不像國、英、數...等主科,有「升學壓力」。

話說回來,讀了這麼些年的音樂班、音樂系,
我們學得是如何做音樂、欣賞音樂;並不是學習如何「教」音樂。
另外,藝術的學習者長期以來一直被要求要有『自由開放的心境』,
而這樣的心境,卻被放在「制式」的教育之中。
其中的矛盾,一言難盡。

什麼是「自由開放」的心境呢?
其實就是「以偏見圓」。
學習藝術的人的感覺,必須比一般人更為敏銳,
透過有機的組合發揮難以想像的能量;
亦有人以「尖端為常規之和」形容之。
這種敏銳的心思,卻往往容易造成性格、精神面的障礙,以及自我的侷限。
舉例來說:
畫家,多半狂妄自大;
文學家往往自我封閉;
(何謂文學家?他們純粹「紙上談兵」,
在現實人生上虛構自己的世界,又將那虛擬的世界誤以為真!)
舞蹈家是最為自戀的;
(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他們不斷面對大鏡子修飾動作,
沈醉於自身美好的體態美之中)
而戲劇出身的人常是面面俱到、處事圓滑又油條;
(開玩笑,想演出戲劇,上至導演、下至劇組,
不人人討好,哪來的機會演出?)
中國傳統戲曲界則是「封建」到最高點,各式各樣碼頭規矩多如牛毛~

看到這兒,
你們可能以為我會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地大大誇讚音樂家一番吧?
這就錯了,
學了這麼多年音樂,
其實學音樂的人大部分是很「無知」的。

音樂是所有藝術中「門檻」最高的;
想當年以一介普通班學生想考進附中音樂班,
受到多少的奚落?
在國中音樂班任教的老師、教授們都質疑:
又不是莫札特再世,音樂班不從國小、國中讀,哪考得上?
這種封閉,比起戲曲界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從小學習音樂的人常常是生活在象牙塔之中,徹底與外界脫節。
沒時間更沒機會接觸到社會的黑暗面!
而音樂教學中所使用的「語彙」並不通俗,
學費更是所有藝術類別中最為昂貴的!

這裡所謂的語彙,並不是指樂理上的語文敘述,
而是組成「音樂」的元素!
對懂得人而言,我們可以分辨音程、動機、樂句、樂段、聲部....etc.
但是對外行人來說,這種種與夢幻的囈語方程式無異。
美其名為「專業」,其實就是耽溺於自己的世界賺學費而已。

現行的藝術人才養成教育,
往往讓學生們在學到專業之前,更容易學到狂妄與無知。

藝術與人文的確分不開,
但是什麼是「人文」?
並不是把音樂、美術、表演藝術三種「藝術」擠在同一本課本,
就能稱之為「人文」。

教改後的七大領域,竟然沒有「道德與倫理」?
聽到「道德與倫理」好像覺得這是白癡科目,
隨便講點忠孝節義的故事蒙混就ok了,
這種似乎是「約定俗成」的天理,還另闢時間教授!?
總覺得會跟不上社會快速變遷的腳步,也不夠科學!
卻沒想到這樣教育之下,學生只會喪失「同情」的能力!
(經過92學年度上學期在安康國中的洗禮,
我真的體認到現在的孩子有多麼的白目、自私自利、沒有同情心!
實際的case,容後再敘!)

「同情」應該是源自生命與生命的直接接觸,
藝術則是生命的分身,
透過藝術,可以瞭解潛藏於背後的人文背景。
不同國界的人更可透過藝術跨越文化的藩籬,增進彼此的瞭解。
所以,既然政策之中已無道德倫理,
只要把「藝術與人文」這門課教好,自然可以刺激學生的道德感!

不是我要妄自尊大,給自己扣上大帽子,
而是看了現在的孩子,
如果身為教師不盡力去扭轉這種亂象,大概會遭天譴吧?
誤人子弟的罪名我可擔待不起!
所以,我選擇逃離國中「藝術與人文」的魔爪;
在高中,我可以較為自由的與學生們分享我喜歡的音樂~
目的不在培養音樂家,也不是培養音樂「鑑賞」的能力!
我只希望我的學生們可以從「不排斥」→「接觸」進而受到音樂的「感動」而已!

正式教書邁向第三年了,
我知道我做得還不夠好,
但,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...
我,不會垮掉的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uZe 的頭像
    RouZe

    RouZe

    Rou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